SPC是應用統(tǒng)計技術對生產過程中的各個階段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并調整相關質量 特性參數(shù),從而達到改進與保證質量的目的。早期的質量檢驗主要是在產品制造出來后才進行的,即事后把關。而在大量生產的情況下,由于事后檢驗信息反饋不及時所導致的生產損失很大,故又萌發(fā)出“預防”的思想,從而導致質量控制理論的誕生休哈特博士出于對西方電氣公司所制造的產品變異或波動的關注和對抽樣結果的研究,提出統(tǒng)計過程控制(SPC )理論,在1924年首創(chuàng)過程控制的工具——控制圖。在控制圖應用和發(fā)展的80多年中,它對產品的質量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世界各地特別是在歐美和日本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我國,自1978年全面推行質量管理科學方法以來,已制定出控制圖的多項國家標準。這些標準已在有關工業(yè)部門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近年來隨著中國工業(yè)的高速發(fā)展SPC已經(jīng)成為許多企業(yè)進行連續(xù)生產質量 監(jiān)控的重要工具。特別是在汽車工業(yè),SPC早已納入ISO和TS質量體系,成為準入市場的必備條件之一。
課程目標:
1、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全面介紹SPC的先進工具
2、通過典型案例分析與操作訓練,快速提升學員的SPC分析和應用能力
3、幫助學員了解質量問題解決的思路和基礎工具
培訓特色:
我們注重理論的同時,更是通過大量的實例講解和練習,使學員理解各種控制圖的應用;關注如何來閱讀SPC圖上的信息并作出反應。
培訓目標:
1、 理解SPC的基本原理和實踐方法;
2 、了解過程變差及其評價方法,開展過程能力的評估;
3 、掌握基礎的統(tǒng)計概念和SPC的基本步驟;
4、 建立均值、極差圖和均值、標準差圖,并能對控制圖作解釋;
5 、了解過程改進循環(huán)和過程控制過程的各階段運用控制圖的流程;
6 、掌握新版中各類特殊控制圖的應用環(huán)境及應用方法;
7 、掌握新版中提出的過程能力分析方法;
8 、掌握運用軟件(Excel、Minitab)進行SPC運用。
9 、了解對于過程度量的有關定義。
課程大綱:
第一章:基本統(tǒng)計概念
1.1總體和樣本
1.2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直方圖
1.3正態(tài)分布及性質
1.4常用統(tǒng)計量:均值、中位數(shù)、極差、標準差、移動極差?
第二章:持續(xù)改進和統(tǒng)計過程控制
2.1預防和探測
2.2程控制系統(tǒng)
2.3變差的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
2.4局部措施和對系統(tǒng)采取措施(過度調整和戴明漏斗試驗)
2.5過程控制和過程能力
2.6過程改進循環(huán)和過程控制
2.7控制圖:過程控制和改進的工具
2.8制圖的有效使用和益處
第三章:控制圖運用步驟
3.1控制圖運用步驟
3.2定義過程
3.3確定作圖的特性
3.4選擇控制圖
3.5測量系統(tǒng)分析
3.6方式
第四章:計量型控制圖
4.1平均值極差控制圖
4.2平均值標準差控制圖
4.3中位數(shù)極差控制圖
4.4單值移動極差控制圖
4.5第二版新增的復雜SPC控制圖
4.6控圖
4.7準化控制圖
4.8數(shù)型標準化控制圖
4.9測小位移的控制圖
4.10SUM控制圖
4.11 WMA控制圖
第五章:認識計量型數(shù)據(jù)的過程能力和過程性能
5.1過程術語的定義
5.2條件描述
5.3建議使用的過程測量
5.4過程能力CPK實例
5.5向公差的能力分析
5.6單向公差的能力分析
5.7過程性能指數(shù)PPK,設備能力指數(shù)CMK比較
第六章:計數(shù)型控制圖
6.1P控制圖
6.2Np控制圖
6.3C圖